人工计划哪个比较稳定-投资大师如何面对回撤?
前言
熟悉投资的朋友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是对孪生兄弟,追求更高的收益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在关注收益的同时,需要衡量潜在的风险。比较常见的衡量风险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上期我们谈到的夏普比率,另一个则是最大回撤。
不过,不少朋友在筛选基金的时候,也有一些疑问:
1.最大回撤值得是亏损吗?
2.最大回撤越小越好吗?
3.买入基金后创出了最大回撤,我该怎么办呢?
市场有连续上涨的时候,就有连续下跌的时候。基金同样如此,前期涨幅较大的基金较多都出现了大幅回撤,甚至有发生今年来最大回撤的。
那么这几天充斥大家耳畔的回撤、最大回撤到底是什么?
1
回撤对于投资的影响
回撤,是投资中常见的一个名词,用来描述一段时间内基金资产减少的情况。具体来说,是在一特定的时期内,基金净值由最高值一直向后推移,直到净值回落到最低值,这一期间净值减少的幅度。在选定的时间段内,可能会出现多次净值回落的情况,这时选取其中一段最大的回落情形,就是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也可理解为可能发生的最大亏损幅度,其值等于基金净值曲线上,高点到后期低点的回撤幅度的最大值。最大回撤是衡量投资风险控制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描述了投资者可能面临的最大亏损。简单来说就是过去某一段时间内基金最大的跌幅。
比如假设某基金一年内的净值走势如下图,总共经历了两次下跌。从4月的1.5元下跌到5月的1.1元,跌幅为26.67%。随后在8月上涨到1.8元,然后再次下跌到11月的1.4元,此次跌幅22.22%。那么这一年该基金的最大回撤是26.67%。
基金的最大回撤与投资标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都有关系。此外,市场行情好坏也影响着基金回撤的幅度。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市场都在上涨的时候,很难说谁的投资管理能力更好。但是拉长周期后,市场难免会出现下跌,给基金净值带来波动。基金的最大回撤指标反映了买入某只基金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如果一只基金的最大回撤指标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那么选择投资这只基金就需要谨慎。
大家都知道,涨跌具有不对称性,亏50%需要翻倍才回本,大幅度的回撤是复利的杀手。一只基金跌得越深,涨回来就越难,买入这样的基金对投资者而言,持有过程会非常痛苦。
下跌50%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
所以,在同类基金中,抗跌能力较强,最大回撤幅度小的基金,这类基金运行稳健,买入之后投资体验很好,有助于帮助投资人通过长期持有的方式获取复利收益。
很多时候基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基金持有人却没有赚到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未能对基金的波动性进行充分、正确的理解。市场波动时,基金的净值产生回撤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基金回撤太大超出了投资人的承受范围,难免会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做出不理智的投资行为,割肉赎回以至于未取得理想的收益。
2
如何面对?
A股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市场,既然它是市场化的,那么大家就必须得面对这么一个现实:无论是一个长期向上的市场还是一个长期向上的公司都难免会经历大幅的向下波。
那么,面对这种大幅波动所造成的损失,我们应该如何从容面对?
我们以美国最成功的三家公司举例:
亚马逊。自1997年首次上市以来,亚马逊股价涨幅高达38600%,相当于年复合收益率35.5%。听起来很厉害对不?但实际上在过去20年中亚马逊的股价曾有三次跌幅超过50%。
奈飞。自2002年5月上市以来的复合收益率为38%。但奈飞的股价曾有四次跌幅超过50%。
谷歌。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年复合收益率为25%谷歌的股价只有一次跌幅超过50%,就是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间跌幅达到65%。当他的股价大幅回撤时,很多投资都无法忍受这段时期。
这三家公司,最后都成了伟大的公司。很多投资者其实在买入的时候,就应该知道他们是好公司,但是没有人是可以从一而终的持有他们的股票。
这原因在哪呢?因为大家都厌恶损失。
然而,最古老的一条金融法则之一就是收益永远和风险相伴。
如果你想要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你也注定要承担相伴而来的风险。
投资者从过往历史中可以学到的最好一条经验就是没有坏时光就没有好时光。在一段长期的投资中往往蕴含着短期阶段性的大幅损失。如果你不能接受短期的损失,那你很难收获长期的市场回报。
芒格说过:如果你对于在一个世纪内发生两三次或者更多次市场超过50%下跌不能泰然处之,你就不适合做投资,并且和那些具有能理性处理市场波动的投资者相比也只能获得相对平庸的投资收益。
对于像你我这样大多数普通的投资者而言,如果我们要寻求高额的投资回报,那么巨大亏损注定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无论投资周期是几年还是一生。
芒格曾经说过“我们热衷于保持简单”。你可以简化你想要的一切,比如如果投资标的太难分析,我们就转向其他的投资标的。
但只要你还在这个市场,那你就永远离不开亏损即使是50/50的股票和债券配置的投资组合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损失了25%。
其实损失并不那么可怕,有几种方法来处理损失:
1、损失是绝对的,即你的投资损失。在芒格的例子里,他很少有绝对损失。在他管理他的对冲基金期间,他经历过53%的下跌,他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有过6次跌幅超过20%。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回撤就是从高点开始的下行。换句话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创历史新高后下跌超过20%的情况发生了6次。
2、损失是相对的,即你的机会成本。在九十年代末期,当互联网股票席卷全国时,伯克希尔并没有对其进行投资。这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从1998年6月到2000年3月,伯克希尔下跌了49%。 然而更痛苦的是,互联网股票在持续飙升。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了270%!在199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致股东的信中,沃伦巴菲特写道“相对收益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在同期,不好的相对收益造成了并不令人满意的绝对收益”。
无论你是投资股票还是指数,不好的相对收益都是投资中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你必须能对损失泰然处之。
3
投资大师如何面对
资本市场历史上,回撤、熊市不断上演,甚至股灾也曾多次发生,投资者难以避免。然而所有风暴过后都会归于平静,沪深300成立至今(3814个交易日),持有累计收益366.49%(年化10.31%),也就是说一开始买入指数无惧波动,投资者的持有至今的回报也是可观的。那么投资者如何做到胸有成竹,安心对待市场的波动与回撤呢?毫无疑问长期价值策略基金是最佳选择。
沪深300指数
股价围绕公司内在价值的均值回归是符合常识的,且有大量实证证明的。所谓长期价值策略是长期买入内在价值在持续增长的公司(“好生意”),投资的胜率是最高的;并且在均值回归中寻找被低估的时刻(“合适的价格”),提高回报率;两者叠加,就是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一门好生意。
巴菲特是长期价值策略的践行者,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赚的都是企业的钱,而不是市场的钱,总是在追求企业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他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他曾说过:“我从不试图通过股市赚钱。我们购买股票是在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者在五年内不重开股市的基础上。”
这种确定性,一是来自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巴菲特坚信价格最终会反映价值:“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公司的成功,但最终一定会用股价加以肯定。”短期内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在长期内它是一台称重机。二是来自于安全边际,也就是买入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
巴菲特坚信,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只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提供足够的投资安全保障,才有投资盈利的确定性。铺设桥梁时,你坚持可承载重量为3万磅,但只准许载重1万磅的卡车通过,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
对于格雷厄姆提出的两个基本原则,巴菲特不断的进行强调: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即使在市场一片恐慌之时,巴菲特也没有过多的关注股市。他照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面对财富的短期缩水,他非常平静。
原因很简单:他坚信自己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他坚信市场最终会恢复正常,持有的公司股价最终会反映其内在价值。
这是对所有投资者的启示,如果在决定买入股票时,不是因为股价的上涨,而是因为企业质地优秀而且价格低估,是对行业、对企业本身深入分析调研后精选出的个股,那就能做到只关注长期的复利收益,而不在乎中间波动。
假设投资人已经选到了心仪的基金,并且风险收益特征也是和自己匹配的,那么在市场下跌时,就可以无惧基金净值的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持有。甚至在基金净值发生回撤时,如果资金充足,还可以选择继续加仓,降低持仓成本,赢取未来的上涨机会。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关于”人工计划哪个比较稳定-投资大师如何面对回撤?”的相关文章,感谢读者的耐心阅读,觉得不错动动小手收藏转发吧!想了解更多相关新闻敬请关注小柚财经!
文章标题:人工计划哪个比较稳定-投资大师如何面对回撤?
小编申明:本站所提供文章资讯,均由互联网整理。